新浪吉林 旅游

钟东生:用泥塑讲述长白山的故事

新浪吉林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我是个玩泥的人,我想和泥土一生为伴”...

“我是个玩泥的人,我想和泥土一生为伴。”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钟氏泥塑”代表性传承人钟东生说。今年已年过六十的他,与泥人打交道已五十多年,曾断层几十年的关东泥人技艺通过他的妙手重焕生机。多年来,他不仅坚持用泥塑展示关东风俗及长白山文化,还与时俱进地开始探索将非遗项目转化成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在向人们生动讲述长白山故事的同时,倡导人们珍惜传统文化,爱护大自然。他用自己的执着与坚守,诠释着一位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使命。

祖传手艺 “钟氏泥塑”第三代传人

钟东生的成功并非偶然,与他出身泥塑世家的经历密切相关。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的新石器时期。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道观、佛寺、庙堂兴起,促进了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顶峰。元代以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当儿童玩具,全国各地都有生产。

钟东生祖籍在浙江宁波,祖上几代人都是手艺人,最早可追溯到光绪年间。钟家曾在当地开着一家泥人铺子报号“盛洪昇”,颇有名气。钟东生的爷爷是当地很有名的泥塑艺人。后来,父亲钟小毛从爷爷那里继承了这门技艺。

建国初期,东北为了丰富手工艺品行业,从南方聘请了一批手工艺人,于是钟小毛来到长春市,从事民间手工艺制作。不久,钟小毛认识了同是手工艺品制作的民间艺人杜玉霞,在东北安了家。1961年,他们爱情的结晶降生到人间。因为孩子在东北出生,所以取名叫东生。

耳濡目染,钟东生7岁开始做泥塑,与其说是“做泥塑”,不如说是“玩泥巴”,他那时只喜欢做些泥车、泥炮、泥手枪等小孩子喜欢的东西。但就是这些简单的小东西,开发了钟东生的悟性,练就了他的童子功。到了中学,他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完成董存瑞、刘胡兰等英雄人物的作品。

钟东生年轻时曾经一度梦想到鲁迅艺术学院,系统地学习与泥塑有关的专业知识。“恢复高考之后,就参加高考了,那个时候搞泥塑专业,全国招生特别少,我想上鲁美,但鲁美一年才招几个学生,在全国招生,很难很难考,试了几次之后无奈放弃。”钟东生说。

大学梦破灭,钟东生去药厂当了工人。但并没有放弃泥塑艺术,而是利用业余时间,更加努力地探索和创作。在父亲钟小毛的指导之下,钟东升的技艺提高很快。他开始尝试将父亲传授的南方细腻的泥塑手法和东北粗犷豪放的民俗风情结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钟东生回忆,由于对泥塑越来越热爱,上班不久他就辞掉了工作,一边摆地摊养活自己,一边搞创作。他将泥塑视为自己热爱终身的事业。

为创作多次到长白山采风、挖掘素材

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钟东生渐渐在业内闯出了名气。

1986年,长春举办全国儿童玩具展,钟东生现场制作儿童喜欢的口哨、吉祥娃娃等各种玩具,受到人们的追捧和欢迎,他的“东生泥人”彩塑作品荣获最佳玩具奖。随后20多年间,他凭借艺术造诣的精进又获得吉林省民间艺术家、中国民间文化品牌艺术家等多项荣誉。“东生泥人”如今不仅成为长春八大工艺名品之一,也被成功列入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从小在东北长大,钟东生的泥塑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关东风情,创作题材全部取自于东北民间生活。民族风俗、岁时节庆、市井百象等具有浓郁东北民族特色的人物、事物,都被钟东升定格在他的泥塑作品中。而且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被赋予了意义和内涵,或是反应时代背景,或是拥有教育意义,而不单单是个摆件儿。

特别是当钟东生去过长白山以后,立刻被博大精深的长白山文化所吸引,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浓厚长白山特色的惟妙惟肖的泥塑作品。

《三仙女沐浴》就是这些长白山题材泥塑的代表作之一,这件作品无论是构图还是色彩,以及作品呈现出的故事性,都堪称泥人作品的经典之作。据钟东生介绍,这件作品耗费他半年的时光:“这是三个仙女,而且通过她们的服饰就可以看出差异,弗库伦已经坐在石头上,石头下边是水,她手里托着一个朱果,爱不释手,想把它吃掉。这一块用艺术的手段去再现了,因为服饰已经看出仙女跟凡间的差异……”讲起这部作品传达的故事与意韵,钟东生滔滔不绝。

这种地域特色鲜明的作品,创作灵感和源泉来自于钟东生多年的采风积累。年轻时,他几乎每年都要去一次长白山,走走看看,与当地老年人聊天,挖掘有意思的长白山故事、传说。《三仙女沐浴》《天池怪兽》《人参娃娃》《灵芝》等系列长白山题材泥塑正是这样通过采风创作出来的。

“因为长白山作为中国的一个名山,它的历史比较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融合了冰雪文化、满族文化、人参文化等多种元素。如何用我们的艺术创作去再现它这种文化性的东西,需要亲自去看,包括看美人松、看天池,包括它近年开展的系列冰雪活动。我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将历史积淀的长白山文化立体地再现,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长白山。”钟东生说。

立体化展示长白山冰雪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产业的变革升级,钟东生很快意识到,必须转变思维方式,运用新手段、新形式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姿态再度亮相。

于是,钟东生跳出泥塑的单一创作形式,以泥塑、绘画、舞台儿童剧、网络线上线下实景人文相结合等创意形式和理念为表现手法,来讲述大美吉林的故事。在多次考察了长白山冰雪文化后,他以长白山及松花江流域的冰雪文化为背景创作了一村一景一品牌、一山一水一文化系列故事《戏雪融情“大嘴哈哈”》。

《戏雪融情“大嘴哈哈”》系列故事把观众的目光放在以长白山为代表的冰雪文化上,故事中各种角色以拟人化的长白山小动物为原型,充满了童趣和生活气息。在钟东生的笔下,林蛙成了“大嘴导游”,东北虎成了“森林小画家”,小鹿被称作“路路通,跑得快”,小黑熊则是“森林大力士”,小神童人参娃娃、天池怪兽“小龙”,雪娃娃“休三季”等极具长白山特色的角色都被写进故事中。故事在表现长白山神奇的冰雪世界的同时,还巧妙融入了各种关东习俗;故事内容新颖,结构巧妙,传统文化与现代相结合,处处都透出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

“《戏雪融情“大嘴哈哈”》系列故事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转化利用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的项目,每集故事都展示了长白山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内容非常正能量,目的是向大家提倡一种和谐理念,珍惜传统文化,爱护大自然,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个系列故事做成宣传吉林省传统文化的一个品牌。”钟东生说。据介绍,这部《戏雪融情“大嘴哈哈”》是钟东生《讲好家乡故事》系列作品中的一部,目前已完成几十万字。

《戏雪融情“大嘴哈哈”》系列故事是钟东生和女儿钟美艳共同创作的,对于八零后的钟美艳来说,尽管父亲手里的泥巴和自己的生活似乎有些距离。但泥人儿手艺毕竟是祖祖辈辈家族情感的寄托,有着让她难以割舍的亲情的温度。近年来,钟美艳一直在努力跟着父亲学习泥塑制作,钟东生也希望借助年轻一代的新思维新方式,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传承”一直是钟东生关注的话题,虽然自己捏泥人的技术越来越高,但在他心里也有忧虑和遗憾,随着他的名气不断增大,来找他学捏泥人的不在少数,但能长期坚持下去的却不多,钟东生最担心泥人手艺会失传。

“我们都有一个永恒的信念,就是不能让祖传的技艺在自己的手中消失。虽然我是普普通通的一名手艺人,可是我们这种锲而不舍的工匠人精神和对传承技艺的认真态度,未必人人能做到。我们传承的不单是一种手艺、技术,更重要是传承文化,传承的是一种中华民族精神,手艺守艺,守艺一生。”在采访的最后,钟东生如是说。

来源:长白山党工委宣传部)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